▲宋代 马远 《蹴鞠图》
传为南宋宫廷画家马远的《蹴鞠图》是存世的古代蹴鞠图像中最大的一件。在英文出版物上,这幅《蹴鞠图》名为“The Football Players”,看来“足球”理念深入人心。图中共有9人蹴鞠,参与争抢高空球的是4人,他们张开双臂、身体前倾、仰头望球,其他5个人的身体形态基本是静态观看为主。
元 代
▲元代 钱选 《临苏汉臣宋太祖蹴鞠图》
原图为宋代名画家苏汉臣所绘,钱选在临摹之后题字:“蹴鞠图旧藏秘府,今摹图之。若非天人革命,应莫观之,言何画哉。”表现出了对此画仰慕已久的心情。此图说明了蹴鞠是宋代初年军中之乐,是宋朝开国皇帝和贵族都喜爱的活动,因此,开启了中国古代足球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时期。在《宋史.礼志》《乐志》中记载,凡是朝廷的盛大宴会都会有足球表演。
▲元代 胡廷晖 《宋太祖蹴鞠图》
《宋太祖蹴鞠图》原作者为北宋画家苏汉臣,后世有多种摹本。此画设色淡雅,用线古拙。据传画上踢球的两人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(右)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,而观看的四人分别是大臣赵普、楚昭辅、党进和石守信。据传赵匡胤非常擅长“白打”,即今天的花式足球,据说技术高超到可使球“终日不坠”。
明 代
▲明人绘 《明宣宗行乐图》局部
《明宣宗行乐图》全卷分六段,各段之间,以宫墙或屏障隔开,分别表现射箭、蹴鞠、打马球、捶丸、投壶及皇帝起驾回宫的场景,画面色彩鲜艳,是写实的院体工笔绘画,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宫廷生活。画中的蹴鞠场面非常生动,皇帝虽没有亲自上场,但在一旁饶有兴致地观看,而场上表演蹴鞠的人多被认为是宦官。
▲明代 杜堇 《仕女蹴鞠图》
▲明代 杜堇 《仕女蹴鞠图》局部
此画描绘了仕女们在花园中玩蹴鞠的情景。与现代女子足球崇尚力量与速度不同,女子蹴鞠因为以表演为主,对从事蹴鞠女子的容貌、身段、技艺都有较高的要求,因此,女子蹴鞠在古代又称为“美人蹴鞠”,它体现的是女子在蹴鞠时的一种特有的阴柔之美。据说,唐代宫中“女足”整体水平很高,被视为“皇家女子足球队”,遗憾的是,五代以后,由于缠足恶俗的出现,直接剥夺了女性踢球的权利,“女足”渐渐走向落没。
清 代
▲清代 黄慎 《蹴鞠图》
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的兴衰与皇帝的喜好不无关系,元代以后,蹴鞠活动仍然存在,但其范围已大大缩小,清代自顺治起便开始全面禁止蹴鞠运动,至乾隆时期,蹴鞠这项运动算是寿终正寝了。清代社会上虽然没有了蹴鞠,但清代画家黄慎却画了一幅《蹴鞠图》,借以表达当时民间对于蹴鞠运动的怀念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