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出在哪儿?
校园足球暴力事件频发,主要是球员与球员之间的争执,或者是球员与裁判之间的争执,是青少年缺乏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的表现!
校园足球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!
校园足球的主办方和承办方,缺乏严格管理意识,没有及时维护好赛场安全,避免冲突的发生!
部分裁判人员缺乏公正,公平的职业操守!
青少年对遵守赛事规章制度,尊重裁判,服从裁判,缺乏基本概念!
青少年容易冲动,以暴制暴!
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,
是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,不懂得尊重他人,缺少品德教育,也是不自信的表现!
中国是文明古国,文化大国。
在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方面,要以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作为深厚基础,
促使青少年得到品德上的升华,坚定文化自信,而不是用蛮夷的力量,去解决问题!
学校教育的重点不能盲目的以文化教育为中心,素质教育更重要!
01
培养学生的德行教育
《左传》讲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”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最上等是树立德行,其次是建功立业,再其次是创立学说。
立德是最高的境界。
习近平总书记于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,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;明确提出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,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解决好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”。
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02
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
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,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。
青少年时期也是生理、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,是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。
由于在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,身心发展不平衡、情绪不稳定,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干扰,成年人的“过激化”的行为会给青少年的行为观念产生不正确的影响。
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,有必要对“激进化”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,学会控制情绪,管理情绪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03
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
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,培养学生的规则观念,引导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,加大不良行为的矫正力度,减少破坏规则,打破赛场平衡的情况发生。
04
教学生学会尊重他人
球员(学生)在赛场上发生冲突事件,大多是因为学生对比赛规则不尊重。对裁判判决不尊重。
所以,学校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。
05
树立学生的契约精神
从多次校园暴力的案件发生的情况看来,球员之间产生冲突是因为将生活中的私人恩怨带到了比赛中,或者将前一次比赛时积累下来的恩怨带到本次比赛中,造成了校园足球暴力事件的产生。正确的区分比赛与生活很有必要,让比赛更专业,让生活更美好!
青少年参与校园足球比赛的意义
以比赛的方式,促进友谊、互动学习、提高技能、享受比赛乐趣,共同期待比赛结果,从而推动青少年体质发展,塑造美好人格,丰富校园生活,才是校园足球比赛的真正目的。
比赛重在参与,友谊第一
比赛有输赢,但是输赢不是最重要的,关键是从中学到了什么,获得了什么。
可能是一次提高,
或者交了一个朋友,
再或者get了一项新的技能。
如果这些都没有得到,那也不用担心,至少你痛快的出了一场汗!
比赛,不止只有输赢这么简单!
比赛享受过程,寻找差距
比赛培养学生(球员)的竞争意识,提供表现的平台。
通过比赛,解放天性,战胜困难。
如果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,看到对方的优点,发现与他人的差距,千万不要嫉妒或者产生失落的情绪。
要通过比赛认识自己,发现自身不足,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。
比赛的过程是自信心产生的过程,是成就感的产生的过程,是积极心态的产生的过程,而不是挫败感的开始!
学会享受比赛的过程,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。
比赛塑造人格,快乐成长
比赛有规则,有输赢。
无论是面对失败带来的挫败感,还是胜利带来的喜悦感都要学会正确的面对。
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,掌控好自己的情绪。
是“比赛”教给青少年的一课。
校园足球工作是一项系统、长期、基础工程,需要有关部门重视,形成教学体系规范、训练架构完整、竞赛体系完备、人才渠道畅通,进一步规范校园足球完整、协调、健康的发展。
👉
👉
文 | 王祎杰 图 | 网络
编辑 | 刘晓丽 & 王祎杰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