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IPO江湖,(https://xueqiu.com/3783409542/130577849)
有孙杨的地方,从来就不缺少争议,但上升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不尊重,还是第一次。
在今年7月的光州游泳世锦赛上,先是霍顿、斯科特拒绝与孙杨合影,再是巴西选手德鲁卡拒绝与孙杨握手,最后发酵到英美澳等西方运动员及媒体对孙杨的集体抵制。
霍顿们抵制孙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:孙杨曾经尿检呈阳性过,以及今年年初被报道暴力抗检。
2014年5月17日,孙杨在一次尿检中被查出使用违禁物质曲美他嗪,遭禁赛3个月处罚。颇受争议的是,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在整整半年后才公布孙杨的尿检结果。孙杨在仁川亚运会上斩获三金一银时,没有人知道孙杨一个月之前还在禁赛期。
再到今年1月28日,外媒报道称2018年9月孙杨在接受反兴奋剂调查时与药检人员发生肢体冲突,并且用锤子砸烂了装满血的药瓶。尿检的时间点,刚好是孙杨在雅加达亚运会上斩获四金两银之后。
对于大部分运动员,没有人在意药检过程是否违规,大家的关注的焦点就在于“抗检”这个性质,因为WADA(世界反兴奋剂机构)在运动员心中从来都代表权威,在他们面前所有运动员都乖的像只兔子,而孙杨竟然敢暴力抗检?
面对集体抵制,孙杨会做出反击并不让人意外,在200米自由泳颁奖礼上,孙杨朝着拒绝与他合影的英国选手斯科特挥拳怒吼,下台后又继续向对手说出“you loser,I'm win”。
你说他是真性情也好,没情商也罢,孙杨的处世之道都谈不上聪明。
2012年12月,已经是奥运会冠军的孙杨在昆明海埂基地与记者发生冲突,抢夺记者相机删除照片,甚至扬言要砸记者相机。“我他妈的不想发火,信不信我把相机砸了!”
2013年年初,朱志根批评孙杨因恋爱影响训练,孙杨则出言顶撞恩师,指责对方的训练太落后了。4月15日,朱志根与跟随孙杨的361°工作人员在训练场发生冲突。
也是因为谈恋爱,“永远站在妈妈一边”孙杨,开始与父母意见不和。有一次,孙杨父亲把他堵在了体院,但孙杨藏在某处几小时就是不出来,托人传话“我爸走了我就出来”。
在全运会以后,孙杨在擅自离队,教练、领导、父母都不知道他的去向。就是这次出走,让孙杨错过一次飞行药检,差点酿成严重后果。再次见到孙杨是在11月3日下午无证驾驶的现场。这件事后,孙杨的形象一落千丈。
2014年亚运会,中国队在男子4X100自由泳接力决赛中夺冠,赛后记者采访了孙杨:“400米自由泳决赛击败萩野公介之后你曾经说过很爽,那么接力赛再次击败日本是不是更爽呢?”
孙杨回应称,“感觉不仅爽,我觉得是给中国人出了口气,说实话,日本国歌很难听。”
2015年喀山世锦赛,孙杨在热身时被巴西女运动员奥利维拉戴的脚蹼无意踢到。孙杨抓住了奥利维拉的脚蹼,让她停下来。后来,两个人在泳池里比划起来,岸上十几个巴西运动员围骂孙杨。
2016年、2017年,孙杨的表现还算得体,面对霍顿的挑衅并没有什么过激言论。奥运会上拿到中国游泳队唯一一枚金牌的孙杨,频频亮相真人秀。
2018年,孙杨27岁,在8月的亚运会上又上演了一出闹剧。在200米自由泳夺冠后,本应身穿国家队赞助商安踏的服装上台领奖,孙杨却私自穿上个人赞助商361°的服装,这样的行为再次让孙杨陷入风波。
2019年,孙杨陷入了暴力抗检的风波。当天,在拒绝工作人员拿走血样后,孙杨母亲要求一名保安去找来一把锤子,最终,孙杨本人及他的保镖用锤子砸碎了其中一瓶装有孙杨血样的玻璃瓶。理由是三位工作人员中只有一人拥有“详尽的”资质证明。
关于孙杨的性格,孙杨的同门师姐、雅典奥运会100米蛙泳冠军罗雪娟,曾这样评价:“他本质非常好,就是内心还没到他真实的年龄,还是一个孩子。家人、教练、朋友都特别保护他,这是他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原因。”
那一年,孙杨22岁,而今年,孙杨28岁。
体育精神应该是互相了解、友谊、团结和公平竞争。但是从孙杨身上看到的是互相排挤、扰乱秩序、破坏规则。
有人把孙杨和姚明做对比,说明为何姚明广受欢迎,因为姚明总是能够用自己的冷静把对方的“火”扑灭,赢了比赛还不失风度。
显然,心智成熟的运动员总能走得更远。
众所周知,2016年里约奥运会台湾网友把刘国梁称为“不懂球的胖子官员”,随后遭到了大陆网友的群嘲。
当记者询问刘国梁“对这种说法,您自己是觉得好玩好笑?还是有一点生气?”时,刘国梁回应称:“我看到这个段子的时候觉得很好笑,而且我很开心。只要在奥运赛场上带给大家快乐,带给国人开心和自豪,哪种方式都是在表达喜欢。”
中国网坛一姐李娜也曾遭遇过兴奋剂风波。因为翻译错误,将“荷尔蒙控制类药物”翻译成了“类固醇类药物”,《纽约时报》的报道引发了“李娜因被逼服用禁药而退役”的传闻。此后,《纽约时报》记者主动向李娜团队发邮件致歉,并在报纸和网站上刊发了更正声明。
后来在一次发布会上记者又提到了这件事,李娜回应:“这对我来说没什么,我不会觉得心里不舒服。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,就像每个网球运动员都会发双误一样,只要及时改正就可以了。”
当然,这只是外媒的一次乌龙。还有一次,一家外国媒体就是奔着挑事儿来的,问题是李娜如果没有脱离体制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,这在国内是非常敏感的话题。
虽然李娜脱离体制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就,但她的回答是:“如果我没有待在国家队,我可能连训练的机会都没有。所以我没办法告诉你待在国家队,或者哪一种道路是完全正确的。”
有人会说,孙杨就是孙杨,为什么要把他和别的运动员相提并论?
当然了,孙杨的情商低、脾气差有人接受,有人不接受,这个都可以。但在对国家的态度上,孙杨一直都没有拎清这其中的利害关系。
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冠后,孙杨一直声称自己代表中国。在霍顿拒上领奖台事件发生后,孙杨在发布会上回应:“你可以对我不尊重,但是不可以不尊重中国!”
一石激起千层浪,中国网民群情激愤,上升到了对澳大利亚整个国家的攻击,后来英国人、美国人也站出来支持霍顿,网上关于西方国家歧视中国、白种人歧视黄种人的言论越来越多。
外国运动员针对中国,事实真的如此吗?
徐嘉余100米仰泳夺冠后,季军拉尔金在领奖台上与徐嘉余搂肩合影留念,两人走下领奖台,也一直在友好的交流,并在社交媒体平台点赞互动,而拉尔金就是霍顿的队友。
拉尔金也不喜欢孙杨,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:“我理解霍顿所做的事情,我希望这项运动是干净的。”可见,外国选手并不是针对中国,也不是针对中国选手,而是孙杨。
英国选手盖伊直言,“我可不想被卷入政治风波。”
不管是不是孙杨的真实想法,“不尊重中国”这种回应都不够高明。他采取了一种捆绑爱国情绪的方式,当年diss日本国歌是这样,现在回应霍顿也是这样。关于暴力抗检事件,孙杨也是如法炮制,他的回应是:“我是在维护每一个运动员的权益。”再一次把集体的利益与自己捆绑在一起。
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问题上,其他中国运动员是怎么做的?
曾经有记者问姚明:“你认可别人说你是中国的代表吗?”姚明回答:“中国这两个字不是任何一个个体可以代表的,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。我们应该发掘更多的闪光点去完成中国这个词,而不仅靠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人个去说这就是中国,这太苍白了。”
双商皆高的姚明,说出这种话不会让人意外,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同样备受争议的李娜是如何回应的。
李娜退役之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这样评价的,“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国家英雄。网球运动是我的职业,我需要做的,就是尽全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。有的人会夸大我做出的贡献,我真的不喜欢这样,或许我对中国网球做出的贡献,只有一点点。”
对于孙杨来说,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捆绑,是他在面对争议时的杀手锏。但是这位“中国代表”算不上称职。
孙杨公开diss他国的时候,有没有想到自己是代表中国?孙杨与外国运动员发生肢体冲突的时候,有没有想到自己是代表中国?孙杨穿个人赞助品牌上台领奖的时候,有没有想到自己是代表中国?孙杨暴力抗检的时候,有没有想到自己代表的是中国?
中国运动员分为两种,一种是体制内,一种是体制外。乒乓球、体操、跳水、游泳等项目的运动员属于体制内,而体制外的运动员通常是足球、篮球、网球等职业化水平很高的项目。
体制内和体制外各有利弊,体制外运动员的训练经费由个人承担,体制内运动员的训练经费由国家提供。体制外运动员成名后的收入由自己掌控,体制内运动员成名后的收入将大部分上缴运动队。
对于优秀运动员,脱离体制无疑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,比如姚明、李娜。但同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,如果李娜没有优异的成绩或者遭遇伤病,她连自己都养不活。
孙杨则是典型的体制内运动员,从小就在运动队接受训练。孙杨成功的背后,离不开巨大的财力支撑。2010年孙杨得到了前往澳洲训练的机会,到2012年奥运会夺冠的两年间,教练丹尼斯的工资是100万人民币,孙杨、教练员、随行工作人员、陪同训练的运动员等,每人在海外的花销一个月就是30万人民币。他的整个训练团队两年海外训练的总费用上千万元人民币。
但在成名之后,孙杨在利益分配上与国家队产生了不少纠纷。
2011年8月,孙杨炮轰国家游泳管理中心,表示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“被代言”,出席了游泳队与一款饮料的签约仪式。随后,孙杨又因身穿361°运动服出席发布会,再次跟中心闹出不愉快,后者怀疑他私下签约,而孙杨则说运动服是别人递上来的。
争议最大的一次,就是去年的安踏事件,虽然第二次领奖时穿上了安踏的服装,但是孙杨用身披国旗的方式完全遮住了安踏的logo。这件事往小了说,是耍小聪明,往大了说,是把国家当作自己个人利益的“保护伞”。
但是这把“保护伞”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。比如2011年的武汉全国游泳冠军赛,孙杨妈妈要求搬进运动员酒店同住,遭到中国游泳队的反对,但在孙杨退赛的威胁下,国家队最终让步。
身为成年人,凡事都带上自己的母亲,本就是十分怪异的现象。或许也正是因为孙母的强势,让孙杨这般任性。
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冲突时,孙杨无一例外都是考虑的个人利益。任性妄为的时候,想不到集体;受一点儿委屈,马上就想到了集体,全然不管这件事会带来的后果。的确,国人会因你是冠军而更包容,但在包容过后还一次次触及公众底线,实在不应该。
就在上周,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还在公开活动中提及,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应该高于比赛的胜负。
在《巨婴国》中,心理学家武志红这样评价集体主义的真相:“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太低,导致大多数人的里子是破碎的,必须千人一面,用共生的方式,追求和他人的融合,以此将个体镶嵌进一个集体性自我中。”
28岁的孙杨,未来的路还长。爱国,能够捆绑一时,不能捆绑一世。
推荐阅读